信阳航空职业学院

体育教研室教学管理与改革年度实施计划一览表(2025.10---2026.10)

时间:2025-11-04 15:02:50 来源:本站编辑 作者:本站编辑 阅读:

计划内容

实施措施

预期目标

实施

期限

责任

主体


常 规 教 学 管 理

教学管理

1. 教学计划与执行

制定学期教学计划,明确课程目标、内容及考核标准,按照教学计划定期检查教学进度,通过听课、学生反馈等方式监控教学质量,及时调整教学策略。组织集体备课,共享教学资源,优化教学方法,提升课堂效果。

2. 课堂与活动管理

规范课程安排,避免随意调课或停课,确保教学秩序稳定。

开展课外体育活动,如运动会、健身活动等,促进学生体质健康。

管理体育器材发放与回收,维护场馆设施,保障教学安全。

1. 教学计划与执行有序、高效;

2.课程标准执行严格,课堂教学、实践教学等环节高效运行、保障有力。

计划年度内

体育教研室

科研管理

1. 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,确保每年立项或完成市厅级以上课题5项左右,力争实现省级以上课题新突破;发表学术论文5篇左右。

2. ‌学术活动组织‌:每学期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1-2次,促进跨学科学术交流。

1. 立项的8项市级课题和1项省级课题都顺利结项;

2. ‌学术活动组织富有成效。

计划年度内

体育教研室


师资管理

1.加强‌教师培训‌:实施"青年教师成长计划",组织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少于40学时/年。

2.加强‌双师培养‌:每年选派5名左右教师参加双师培训,逐步提升"双师型"教师比例至60%以上。

3.加强‌团队建设‌:组建培育1-2个校级以上教学科研创新团队。

1.强化实训基地、教材、师资队伍等教学基本建设,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;

2.顺利实现量化管理预定目标。

计划年度内

体育教研室


课程建设(课程思政)

1. 思政元素融入

挖掘课程思政内涵,将体育精神、团队协作等元素融入专业教学。

设计思政教学案例,如通过体育赛事讲解爱国主义、公平竞争理念。

2. 课程资源开发

建设精品课程,开发网络教学资源,丰富课程内容。

定期更新教材,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,符合学生发展需求。

1. 课程思政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相关精神内涵挖掘与传授取得新成绩;

2. 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取得新进展。

计划年度内

体育教研室


教 学 改 革 创 新

持续深化教学改革

1.推行“课证融通”教学模式

将社会体育指导员、运动防护师等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,实现“课程学习-技能认证-就业衔接”一体化。

2.创新“智慧体育”教学方法

开发线上微课资源库。

1. 完成学校体育八艺考核,提高学生的及格率;

2. 课证融通”教学模式趋于成熟和完善、成效明显;

3. “智慧体育”教学方法取得新成效。

计划年度内

体育教研室

持续提升队伍实力

1. 实施“双师型”教师培养计划

鼓励教师参加双师培训、带队比赛。

2.完善“赛教融合”激励机制

将教师指导学生竞赛获奖、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纳入奖励机制。

1. 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至80%以上;

2. “赛教融合”激励措施取得新成绩。

计划年度内

体育教研室


持续提升教科研能力

1. 建立“成果转化”机制

争取每人每年都能参与一项或几项科研任务,并实现成果转化。

教学科研参与度及成果转化成效明显。

计划年度内

体育教研室


持续抓好双高建设

1. 对标“双高”指标精准发力

聚焦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,重点提升学校体育在赛事服务、体育科技领域的贡献度。

2.打造“特色品牌”项目

建设校园体育文化节、班级体育联赛等体育活动;联合其他高职院校组织创办体育赛事节目,促进学校之间交流与学习。

1.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,“特色品牌”项目打造取得新进展;

2.学生参与运动会、体育节等运动赛事的热情及参与度进一步提升,赛事活动取得新成绩。

计划年度内

体育教研室


保 障 措 施

1. 强化师资培训
  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数智技术应用、课程思政等专题研修,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

2. 动态监测体系
  建立“课前-课中-课后”全流程督导机制,通过教务系统数据与学生反馈实时调整教学策略。

3. 多元评价改革
  实施“教师评价+学生自评+同伴互评”模式,将健康行为、团队协作等纳入考核维度。

4. 营造改革氛围
  开展“体育文化月”“优秀案例展”等活动,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改革成果,增强师生参与感。

5. 激励机制设计
  设立“教学创新奖”等荣誉表彰,对改革成效显著的教师给予绩效倾斜,与年度考核及评优评先等挂钩。